三水:内源性增长筑产城融合新高地
| 招商动态 |2013-09-16
佛山市三水区举行2013城市和产业项目推介会,到场的数百名政商界人士,很多可能会惊叹两个数字:一个是116.14亿元,另一个是749.57亿元。这一前一后两个数据,分别是三水区2003年和2012年的GDP总额。十年间,增长近6倍。也正是因为这种高速发展,三水区已从一个相对后发地区,跃升为珠三角经济增长最快、成长最迅速的县区之一。
“如今已颇具规模的几大核心产业园区,十年前还都是一片荒凉。从最初依赖大规模招商引资,到如今通过产业链管理构建稳固的产业生态,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板块发展联动,三水试图构筑更为强健的内源性增长基础,完成由外而内的转变。”一位长期关注三水本土经济的观察人士如是说。
诚如其所言,GDP数字的增长只是外在表征,而隐于其后的,则是三水由资源驱动、投资驱动向效率驱动、创新驱动转变的尝试和努力。
这种改变,也许并不轰轰烈烈,却在悄然的日积月累中,引人深思。
数读
三水未来3年构建创新体系愿景
在今年发布的《三水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指导意见》中,三水提出将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设立1亿元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,加速构建结构完整、布局合理、开放配置、体制新颖、运行高效、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三水区域创新体系。
力争到2015年,全区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.3%以上,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科技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.6%以上。
用3年时间,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5%,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575亿元。
3年内,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、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。
到2015年,全区拥有各类产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5个以上,组建工程中心的企业数量翻一番,各级企业工程中心、技术中心总数超过200家,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1家,新增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。
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,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数达200项/年,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率达100%,通过产学研合作组建4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。
专利申请总量及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%以上,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年申请量超520件。
用3年时间,全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8%,引入创新创业团队20个、企业科技特派员80人。
激发内生活力
“产业链管理”
优化产业生态
福田汽车佛山(三水)基地、三全食品华南基地、苏宁云商电子商务运营中心、微安IT科技产业园……今年上半年,佛山市三水区迎来了大项目的扎堆进驻,总投资额近300亿元。如果再算上之前的海尔华南总部基地、亨氏食品等大项目,近两年来,产业巨子布局三水渐成风潮。
伴随大项目接连进驻所衍生的“光环效应”,三水也被置于聚光灯之下,引来外界更多关注。
“大项目纷纷落户三水固然可喜,但关键是如何让它们融入本地的产业生态,产生‘鲶鱼效应’,激发三水的内生增长活力。”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的一位人士说。
如何激发内生增长活力?三水给出的答案是,变单纯的项目引进为系统的产业链管理与服务。
“大项目的进驻是一个契机,但如果只是依托资源要素的低成本优势,并不是长久之计。关键是围绕它们打造产业链,从而形成更为稳固的产业生态圈。”三水工业园一位长期从事招商工作的干部说。
而这种产业链管理的成效,已在不断显现和释放之中。
事实上,在上个月北汽福田项目落户之前,三水工业园已有飞驰客车这一整车项目进驻。而在整车项目周围,已有超过40家汽配企业在园区内集聚。其中包括佛吉亚、天合富奥、宝钢、长春进发、丽江椅业等多家知名汽配供应商。相关汽配产品覆盖上、中、下游,既有供应汽车钢板、轮毂、车身模具的上游企业,亦有生产汽车变速箱齿轮、车轴、安全气囊、排气管、汽车座椅等中游企业,也不乏整车生产及装配的下游企业。伴随汽配产业链的逐步完善,乐平工业园对产业链条上下游项目的吸引力在持续放大。
“事实上福田之所以会选择三水工业园,由产业链管理所形成并优化的产业链基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。”前述招商干部评价道。接下来,三水工业园还将细细梳理供应商目录,筛选其中优质项目进行重点招商,为做强三水汽车产业继续加码。